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9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996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1991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1989年)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2018年)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2018年)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申请再审案件立案程序的规定(2017年)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废止部分司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性质文件(第十二批)的决定(2017年)
- 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查处工作规程(2014年)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集体土地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11年)
- 环境行政处罚办法(2010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办理行政处罚案件程序规定(2007年)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
为正确理解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现结合行政审判工作实际,对执行行政诉讼法的若干问题作出如下解释:
一、 受案范围
第一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不服,依法提起诉讼的,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的,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一)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的行为;
(二)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
(三)调解行为以及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
(四)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
(五)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
(六)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
第二条
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第(一)项规定的国家行为,是指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国防部、外交部等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以国家的名义实施的有关国防和外交事务的行为,以及经宪法和法律授权的国家机关宣布紧急状态、实施戒严和总动员等行为。
注意
【之后的内容被隐藏了,请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2018年)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被执行人存在银行的凭证式国库券可否采取执行措施问题的批复(2008年)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废止部分规章的决定(2020年)
- 国务院关于处理反动的、淫秽的、荒诞的书刊图画的指示(1955年)
- 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管理暂行办法(2022年)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2020年)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相互执行仲裁裁决的安排(2000年)
- 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航道建设管理规定》的决定(2018年)
-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营期限暂行规定(2011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2000年)
- 海关总署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执行〈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项下〈关于货物贸易的原产地规则〉的规定》的决定(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