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财产保全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16年)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财产保全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年)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扣押铁路运输货物若干问题的规定》等十八件执行类司法解释的决定(2020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3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2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2007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1999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1995年)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扣押铁路运输货物若干问题的规定》等十八件执行类司法解释的决定(2020年)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问答口径(二)(2020年)
- 全国法院审理债券纠纷案件座谈会纪要(2020年)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立案、审判与执行工作协调运行的意见(2018年)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财产保全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年)
为依法保护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规范人民法院办理财产保全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结合审判、执行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申请财产保全,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请书,并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申请保全人与被保全人的身份、送达地址、联系方式;
(二)请求事项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三)请求保全数额或者争议标的;
(四)明确的被保全财产信息或者具体的被保全财产线索;
(五)为财产保全提供担保的财产信息或资信证明,或者不需要提供担保的理由;
(六)其他需要载明的事项。
法律文书生效后,进入执行程序前,债权人申请财产保全的,应当写明生效法律文书的制作机关、文号和主要内容,并附生效法律文书副本。
第二条
人民法院进行财产保全,由立案、审判机构作出裁定,一般应当移送执行机构实施。
第三条
仲裁过程中,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的,应当通过仲裁机构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请书及仲裁案件受理通知书等相关材料。人民法院裁定采取保全措施或者裁定驳回申请的,应当将裁定书送达当事人,并通知仲裁机构。
注意
【之后的内容被隐藏了,请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 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试行)(2009年)
- 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2018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实施细则(1986年)
- 出境水生动物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2007年)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军事法院管辖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12年)
- 国务院关于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2010年)
- 关于开展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整治的意见(2004年)
- 商务部关于修改《对外援助项目实施企业资格认定办法(试行)》的决定(2025年)
- 关于开展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县级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工作的意见(2011年)
- 进出境非食用动物产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