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十三五”规划(2016年)

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十三五”时期是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有关要求,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加快发展,不断拓展覆盖领域和空间,全面提升服务保障能力,特制定《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新时期全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作出总体部署。
本规划所指的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包括基础测绘、地理国情监测、应急测绘、航空航天遥感测绘、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开发等公益性事业和以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的地理信息产业。

一、 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一) “十二五”主要成就
“十二五”期间,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重大规划、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实施需要,坚持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宗旨,加快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支撑、保障和服务作用,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展方向更加明确。测绘地理信息事业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行动指南,围绕国家发展改革大局,确立了“全力做好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大力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尽责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的发展定位,明确了测绘地理信息总体发展思路,着力建设科学完备的政策法规体系、基础测绘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地理信息产业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体系,全面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管理能力、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供给能力、公益性服务保障能力、地理信息产业竞争能力、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能力,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方向目标更为清晰,有力保障了“十二五”规划任务的全面完成。
发展基础更为坚实。统筹建成2200多个站组成的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基本形成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实现我国陆地国土1∶5万基础地理信息全部覆盖和重点要素年度更新、全要素每五年更新,基本完成省级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资源三号”卫星影像全球有效覆盖达7112万平方千米,后续星研建进展顺利。“天地图”实现30个省级节点、205个市(县)级节点与国家级主节点服务聚合,形成网络化地理信息服务合力。333个地级城市和476个县级城市数字城市建设全面铺开。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了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初步构建起支撑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的生产组织、技术装备、人才队伍等体系。信息化测绘基础设施更加健全,形成了天空地一体化的数据获取能力。测绘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机载雷达测图系统、大规模集群化遥感数据处理系统、无人飞行器航摄系统等方面建设取得重要突破,研制的30米分辨率全球地表覆盖数据产品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
全面改革扎实推进。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取消和下放1/3行政审批事项,促进了市场活力释放和激发。各级测绘地理信息管理机构逐步健全,职责职能得到强化,执法力量得到加强。政企分离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积极推进,生产服务组织体系进一步优化。积极引导地理信息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建科技创新平台,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修订印发《地图管理条例》,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修订,法规制度进一步完善。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能力有所提升,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不断深化,地图市场特别是互联网地图市场更加规范。
服务成效日益彰显。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主体功能区建设等重要领域,大力开展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应用和地理国情监测试点示范。形成1000多个基于“天地图”的业务化应用,为公安、水利、海关、邮政等提供了高效的基础服务。累计开发数字城市应用系统超过5600个,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新疆和田、云南鲁甸、四川芦山等地震灾害救助和恢复重建等提供了及时可靠的应急测绘保障。为APEC会议、第三次经济普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不动产登记等重大事项和各级政府决策、环境治理等重要方面提供高效有力的技术支持与产品服务。地理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形成千亿级的产业规模,有力促进了智能交通、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精细农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地理信息产品和服务。
(二) “十三五”发展形势
“十三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更加错综复杂。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深化的趋势更加明显,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但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要求更加紧迫。中央明确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作出了以创新发展新经济、以改革培育新动能的重要部署,新时期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
经济社会发展对测绘地理信息提出新需求。到“十三五”末,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需要充分发挥测绘地理信息的基础支撑和服务保障作用。“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实施,为创新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全方位做好支撑保障提出更高要求。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实施“走出去”战略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拓展测绘地理信息覆盖范围,尽快掌握全球和海洋地理信息资源。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进“多规合一”,需要加快提升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形成更为全面有效的基础支撑。落实“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促进大数据发展”等行动计划,为发展地理信息产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全面深化改革对测绘地理信息提出新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落实上述要求,测绘地理信息部门需要切实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转变职能,切实加快政企、政资、政事、政社分开,推动公益性服务和产业化服务协同发展;需要在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领域有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探索建立测绘地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为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创造有利环境和条件。更好地服务保障重大改革任务,要求测绘地理信息部门进一步创新工作理念和发展方式,提供更高水平的产品和服务。
总体国家安全观赋予测绘地理信息新使命。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构建国家安全体系。地理信息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信息资源,在维护国家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后一个时期,为应对地缘政治压力、保障边境地区稳定、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和全球战略利益,需要进一步加强海洋、边境地区乃至全球的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建设。加强测绘地理信息统一监管,强化地理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提高公民的安全保密意识和国家版图意识,尽责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
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为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注入新动力。国际上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及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全球化布局加快推进,对地观测系统向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方向发展,地理信息处理更加自动化、智能化,为我国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提供了技术指引。我国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与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合,催生各种地理信息新应用、新产品和新服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机载雷达、无人机、倾斜摄影等新型技术装备在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将极大地提升生产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面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劲需求以及改革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适应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新格局的政策法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待完善;测绘地理信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需要加强,需求与服务有机衔接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的应用需进一步深化拓展,应急测绘保障服务能力仍显薄弱;全球和海洋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建设严重滞后;地理信息产业整体水平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对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
注意 【之后的内容被隐藏了,请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