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规定(2016年)
为确保依法公正办理减刑、假释案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结合司法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减刑、假释是激励罪犯改造的刑罚制度,减刑、假释的适用应当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刑罚的功能,实现刑罚的目的。
第二条
对于罪犯符合刑法第七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可以减刑”条件的案件,在办理时应当综合考察罪犯犯罪的性质和具体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原判刑罚及生效裁判中财产性判项的履行情况、交付执行后的一贯表现等因素。
第三条
“确有悔改表现”是指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认罪悔罪;
(二)遵守法律法规及监规,接受教育改造;
(三)积极参加思想、文化、职业技术教育;
(四)积极参加劳动,努力完成劳动任务。
对职务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诈骗犯罪、组织(领导、参加、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等罪犯,不积极退赃、协助追缴赃款赃物、赔偿损失,或者服刑期间利用个人影响力和社会关系等不正当手段意图获得减刑、假释的,不认定其“确有悔改表现”。
罪犯在刑罚执行期间的申诉权利应当依法保护,对其正当申诉不能不加分析地认为是不认罪悔罪。
注意
【之后的内容被隐藏了,请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 关于医疗卫生机构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2000年)
- 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意见(2009年)
- 自然资源听证规定(2020年)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岷县漳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2013年)
-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重庆市卫生计生委康复按摩活动定性有关问题的批复(2014年)
- 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2021年)
- 国务院关于废止部分政法、军事、机关工作和其他法规的通知(1987年)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商业秘密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年)
- 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2016年)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若干问题的解释(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