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机关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评价准则(2003年)
第一条
为了规范审计人员运用审计重要性、评估审计风险的行为,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本准则所称审计重要性(以下简称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相关会计信息错弊的严重程度,该错弊未被揭露足以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以及审计目标的实现。
第三条
对重要性水平的评估是审计人员的一种专业判断。审计人员在确定审计步骤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及评价审计结果时,应当合理运用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水平的表现形式是金额额度。
第四条
审计人员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应当从金额和性质两个方面综合评估总体及总体各组成部分错弊的严重程度。
相同性质的小金额错弊的累计可能会对总体或总体有关组成部分的重要性水平产生影响,审计人员对此应当予以关注。
注意
【之后的内容被隐藏了,请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 教育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继续做好农村教育费附加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2001年)
- 公安机关信访工作规定(2005年)
-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开展纵深推进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2020年)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决定(2003年)
- 关于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关自主权的若干意见(2019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行政许可条件规定(2021年)
-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2022年)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及担保纠纷案件的司法解释的适用和保证责任方式认定问题的批复(2002年)
- 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关于废止2件规章的决定(2004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管理规定(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