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机关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评价准则(2003年)
第一条
为了规范审计人员运用审计重要性、评估审计风险的行为,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本准则所称审计重要性(以下简称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相关会计信息错弊的严重程度,该错弊未被揭露足以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以及审计目标的实现。
第三条
对重要性水平的评估是审计人员的一种专业判断。审计人员在确定审计步骤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及评价审计结果时,应当合理运用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水平的表现形式是金额额度。
第四条
审计人员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应当从金额和性质两个方面综合评估总体及总体各组成部分错弊的严重程度。
相同性质的小金额错弊的累计可能会对总体或总体有关组成部分的重要性水平产生影响,审计人员对此应当予以关注。
注意
【之后的内容被隐藏了,请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 城市公共交通车船乘坐规则(1993年)
- 关于清理整顿小炼油厂和规范原油成品油流通秩序的意见(1999年)
- 商务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内贸规划工作的实施意见(2013年)
- 关于做好三峡工程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安置工作的若干意见(1999年)
- 保监会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通知(2015年)
- 关于更加有效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的意见(2021年)
- 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2009年)
- 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修改《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的决定(2016年)
- 国务院关于将沈阳海关驻机场办事处调整为沈阳桃仙机场海关的批复(2003年)
- 进境植物繁殖材料检疫管理办法(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