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下发《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的通知(1994年)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制订《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要按本地《指导原则》进行,合理配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充分利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更好地为公民提供符合成本效益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区域医疗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医疗机构设置的依据,因此,《规划》的制订,应遵照区域医疗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含义
《规划》是以卫生区域内居民实际医疗服务需求为依据,以合理配置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及公平地向全体公民提供高质量的基本医疗服务为目的,将各级各类、不同隶属关系、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医疗机构统一规划设置和布局。依据《规划》设置区域内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引导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符合区域内一定人群的实际医疗服务需求,避免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重叠或遗漏,有利于充分合理地利用我国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建立适应我国国情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服务体系,既能为我国公民公平地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又能比较有效地控制医疗成本。
二、 医疗机构设置的原则和医疗服务体系的框架
医疗机构的设置以千人口床位数(千人口中医床位数),千人口医师数(千人口中医师数)等主要指标为依据进行宏观调控,具体指标值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当地实际确实。
医疗机构设置应遵循主要原则有:
(一)
公平性原则。从当地的医疗供需实际出发,面向全人群,充分发挥现有医疗资源的作用。现阶段发展要以农村、基层为重点,严格控制城市医疗机构的发展规模,保证全体居民尤其是广大农民公平地享有基本医疗服务;
注意
【之后的内容被隐藏了,请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1989年)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7年)
- 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2009年)
- “十二五”期间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2011年)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委托评估、拍卖工作的若干规定(2011年)
- 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劳动关系处理办法(2003年)
- 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西省撤销抚州地区设立地级抚州市的批复(2000年)
- 国务院关于同意广东省调整韶关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2004年)
- 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2025年)
- 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