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2005年3月5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5年)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 过去一年工作回顾
2004年,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团结奋进,锐意创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令人鼓舞的重大成就。
过去一年,我们是在应对新的挑战和考验中前进的。近两年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主要是粮食供求关系趋紧,固定资产投资膨胀,货币信贷投放过快,煤电油运紧张。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局部性问题就会演变为全局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作出了加强宏观调控的决策和部署,按照果断有力、适时适度、区别对待、注重实效的原则,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着力解决影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突出问题。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抑制,薄弱环节得到加强,避免了经济大的起落。
一年来的成就集中表现在: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6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5%;财政收入2.63万亿元,增长2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万亿元,增长13.3%;进出口贸易总额1.15万亿美元,增长35.7%,由上年居世界第四位上升为第三位;城镇新增就业980万人,超过预期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实际增长7.7%和6.8%。这些成就,标志着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
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这次宏观调控是从加强农业入手的。主要措施是: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农村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的建设投入。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共2626亿元,增长22.5%。同时,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这些政策措施力度之大,农民得到实惠之多,是多年来少有的,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6947万吨,增产3877万吨。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对于稳定经济全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注意
【之后的内容被隐藏了,请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 矿产资源登记统计管理办法(2004年)
-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呼叫中心业务管理的通知(2020年)
- 应急部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加强全国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2020年)
- 广播电影电视立法程序规定(2004年)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规范民商事案件延长审限和延期开庭问题的规定(2018年)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建立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函(2017年)
- 教育部关于切实做好返乡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等工作的通知(2009年)
- 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2011年)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海关总署打击非设关地成品油走私专题研讨会会议纪要(2019年)
-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修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的决定(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