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爱卫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管总局体育总局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关于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2024年)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爱卫办、发展改革委、民政厅(局)、财政厅(局)、生态环境厅(局)、住房城乡建设厅(局)、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文化和旅游厅(局)、市场监管局(厅、委)、体育行政部门、医保局、中医药局、疾控局:
建设健康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健康中国建设在农村地区的具体实践,是实现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与农村居民需求还存在不小差距,健康环境亟待改善,健康生活方式尚需进一步普及。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现就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 总体要求
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遵循乡村发展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律,以乡村两级为重点,补齐农村卫生健康服务短板,从健康影响因素的广泛性、社会性、整体性出发,践行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统筹各方面力量和政策措施协同推进,更好地维护农村居民健康,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健康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健康保障。到2030年,乡村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居民能够便捷获得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个人医疗卫生负担可承受;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重大疾病危害和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到2035年,建成健康乡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差距和居民健康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将健康理念融入乡村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服务人民群众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完善政府、社会、个人多方参与、合力推进的体制机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乡村发展模式,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遵循发展规律,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引路,分区分类明确目标任务,合理确定实施路径,推动建成符合地方实际、群众可感可及的健康乡村。三是坚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农民期盼中找准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好顶层设计,加强政策统筹,一以贯之、狠抓落实、稳扎稳打,不断提升健康乡村建设实效。
二、 重点任务
注意
【之后的内容被隐藏了,请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 关于在机构改革中加强市、县级人民政府审计机关建设的几点意见(2000年)
- 价格监测规定(2003年)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电力设备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7年)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施行时尚未审结的企业破产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07年)
-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保卫组织工作细则(试行)(1985年)
- 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2016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15年)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2016年)
- 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2009年)
- 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