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7年)
为依法惩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活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和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现就办理此类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
第二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有关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第三条
向特定人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以及通过信息网络或者其他途径发布公民个人信息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提供公民个人信息”。
未经被收集者同意,将合法收集的公民个人信息向他人提供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但是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
注意
【之后的内容被隐藏了,请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建立促进广东前海南沙横琴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函(2014年)
- 老旧运输船舶管理规定(2017年)
- 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审核管理办法(2000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管理办法(2007年)
- 水利部关于实施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行动的意见(2021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2002年)
- 国务院关于同意在北京设立国家植物园的批复(2021年)
- 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办法(试行)(2018年)
-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2006年)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民办高校规范管理引导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通知(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