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关于修改《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的决定(2020年)
公安部决定对《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作如下修改:
一、
将第十三条修改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和公安部签订的双边、多边合作协议,或者按照互惠原则,我国公安机关可以和外国警察机关开展刑事司法协助和警务合作。”
二、
将第十四条修改为:“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除下列情形外,刑事案件由公安机关管辖:
“(一)监察机关管辖的职务犯罪案件。
“(二)人民检察院管辖的在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中发现的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权利、损害司法公正的犯罪,以及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立案侦查的公安机关管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
“(三)人民法院管辖的自诉案件。对于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因证据不足驳回起诉,人民法院移送公安机关或者被害人向公安机关控告的,公安机关应当受理;被害人直接向公安机关控告的,公安机关应当受理。
“(四)军队保卫部门管辖的军人违反职责的犯罪和军队内部发生的刑事案件。
“(五)监狱管辖的罪犯在监狱内犯罪的刑事案件。
“(六)海警部门管辖的海(岛屿)岸线以外我国管辖海域内发生的刑事案件。对于发生在沿海港岙口、码头、滩涂、台轮停泊点等区域的,由公安机关管辖。
“(七)其他依照法律和规定应当由其他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
三、
将第十五条改为两条,作为第十五条、第十六条,修改为:
“第十五条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公安机关管辖。如果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管辖更为适宜的,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管辖。
“法律、司法解释或者其他规范性文件对有关犯罪案件的管辖作出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六条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结果发生地。犯罪行为发生地,包括犯罪行为的实施地以及预备地、开始地、途经地、结束地等与犯罪行为有关的地点;犯罪行为有连续、持续或者继续状态的,犯罪行为连续、持续或者继续实施的地方都属于犯罪行为发生地。犯罪结果发生地,包括犯罪对象被侵害地、犯罪所得的实际取得地、藏匿地、转移地、使用地、销售地。
“居住地包括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户籍所在地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住院就医的除外。单位登记的住所地为其居住地。主要营业地或者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与登记的住所地不一致的,主要营业地或者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其居住地。”
注意
【之后的内容被隐藏了,请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 对外援助物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2015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1983年)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的决定(2011年)
- 中法经贸合作前景广阔温家宝总理在法国雇主协会的演讲(2005年)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停止知识产权局向涉外专利代理机构收取办学经费有关问题的复函(2000年)
- 关于建立法律研修学者制度的规定(2015年)
- 食品抽样检验工作制度(2009年)
- 新闻出版总署立法程序规定(2009年)
- 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2007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瑞士联邦自由贸易协定》项下进出口货物原产地管理办法(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