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2013年)
前言
当前,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公众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引起社会各界普遍关注。解决环境与健康问题,需要国家和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依靠公众的力量来保护环境、维护健康,是最具普惠性、最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措施。为传播环境与健康相关理念和知识,倡导相关行为和生活方式,我们委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借鉴国内外“科学素养”、“健康素养”相关工作经验,编制了《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及其释义。
环境与健康素养指人获取并理解环境与健康基本知识,同时运用这些知识对常见的环境与健康问题做出正确判断,树立科学观念并具备釆取行动保护环境、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掌握正确的理念是提升环境与健康素养的基础,把握安全、风险、暴露等基本概念是理解、判断环境与健康问题的前提,养成相关行为和生活方式、具备相关技能是环境与健康素养的重要体现。《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及其释义,以普通公众为对象,针对环境污染相关健康问题、围绕生活实际筛选内容,力争做到集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与通俗性于一体,让公众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及其释义的编制,得到了有关单位的积极支持,凝聚了众多专家的智慧,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第一部分:
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
一、 基本理念
1.
良好的环境是生存的基础、健康的保障。
2.
健康的维持、疾病的发生与多种环境因素相关。
注意
【之后的内容被隐藏了,请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 计划生育药具工作管理办法(试行)(2006年)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走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
- 广播电视设备器材入网认定管理办法(2021年)
-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2019年)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扶持家禽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5年)
- 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财务报告审计截止日后主要财务信息及经营状况信息披露指引(2023年)
- 闲置土地处置办法(2012年)
- 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民用航空人员体检合格证管理规则》的决定(2018年)
-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2007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中文本)(2024年)